无兵力支援的关羽为何还要发起襄樊之战?

  离开徐州,刘备依附过袁绍,游荡过汝南,还替刘表驻守过新野,可以说他自己的最终目的地是在哪儿都不清楚。直到见了诸葛亮,这一切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,这就是隆中对的战略规划。这个战略规划的大致意思是,曹操是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的,孙权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他的地盘,留给刘备的是荆州和益州。荆州是个大可用武之地,但这儿的主人(刘表)却没有能力守住它,这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,只是不知道将军您有没有夺取它的打算?益州的刘璋昏庸懦弱,张鲁在他的北面,汉中百姓殷实国家富裕,但他不知道该怎样去慰抚,所以那儿有智谋和才能的人都想找到一个贤明的主人。如果跨有荆、益两州,制定、执行好内外政策,那么,一旦“天下有变,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军队挺进宛县、洛阳,将军则亲率益州大军出师秦川,百姓谁又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?倘若能够实现,那么称霸诸侯的大业就可以成功,汉朝也就可以复兴了”。

  应该说,这个“隆中对”给刘备及其集团指明了战略方向,在其后的行动中,刘备都是按照这个战略规划坚定不移实行的。对于这个战略方针,不仅是刘备,整个刘备集团的上层,包括关羽,都是由衷赞同的。刘备在实行过程中,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异议,因为这是他们长期流浪中的困惑,一经点明,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这就是刘备说“有了孔明,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”。最开始,关羽可能并没有刘备认识那般深刻,但随着形势的发展,作为大将的关羽,也会对诸葛亮有了由衷佩服,比如说他向诸葛亮马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为什么不是问张飞赵云?

  回到主题。我们不讨论这种分兵在战略上可不可取,这个问题当代伟人有过论述。刘备夺取汉中以后,诸葛亮设想的情景真正出现在蜀汉人的面前,应该说,这是对关羽来说极大的诱惑。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施行,这是蜀汉国最好(也是唯一)的一次机会。  刘备在建安二十三年(公元218)发起汉中之战,到第二年春天,刘备不但占有了汉中之地,还阵斩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不得已亲征,但由于刘备拒险而守,并没有取得作战良机,不得已撤兵,汉中归刘备所有。到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,汉中战事虽然暂时停了下来,但两家军队仍然会暂时留守一段时间,因为谁也不敢把军队完全从前线撤下来。或者说,刘备已经具备了出秦川的条件,而曹操的大军还不能完全从关中撤回。  关羽这边,孟达从房陵进攻上庸,刘封从汉中沿沔水顺流而下夹击,上庸太守申耽投降,这一侧没有了后顾之忧。

  另一侧是东吴孙权,两家在建安二十年达成了协议,荆州分属已定。在整个蜀汉方面看来,孙、刘两家的共同敌人是曹操孙权即便不能在合肥方向进攻曹操(实际上正在进攻),但他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荆州。虽然这个判断是完全的一厢情愿,但至少说明,关羽在发动襄樊战役之初,是基于这种判断的。再从对阵之敌曹仁方面看,尽管宛城的侯音叛乱已经平定,但曹仁已经将宛城屠城,这说明曹仁的后方也并不是很坚实,关羽也觉得具备了出宛、洛的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