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辅杨廷和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他当面冲突,此时他已经62岁了,他知道必须尽快施展政治抱负,按照他的理想来建设这个国家,来改变这个皇帝。但他却恰恰忘了一件事,此时的朱厚熜是个正在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。
朱厚熜既登基,那么涉及的另外一个问题就呈现在所有人面前,这就是对朱厚熜父亲的定位问题。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本是兴献王的身份,此时已然故去,现在儿子做皇帝了,如果继续给朱祐杬藩王的身份不合适,因为皇帝不可能去祭拜身份比他低的人。
所以解决问题的出路有两条:要么把嘉靖的亲爹送进太庙,奉为皇考(皇父),要么就让嘉靖换个爹。果然,朱厚熜登基没几天,就让礼部议自己父亲的庙号问题。朱厚熜的意思是将自己的父亲立个皇帝号,然后将父亲牌位从老家移到京城的太庙中,跟祭祀其他先祖一样祭祀自己的父亲。
对于这个问题,杨廷和却有他的考虑,那就是将嘉靖过继给孝宗朱祐樘做儿子,同时与生身父母脱离关系,考虑到朱祐杬就嘉靖这一独子,从其他近支宗室中再过继一人为朱祐杬的子嗣,承袭兴献王位。
第二波较量开始了。
在杨廷和的授意下,礼部尚书毛澄会同公卿台谏六十余名官员上了奏章,这篇奏章引起了滔天巨浪。奏章的内容很简单,嘉靖皇帝要尊孝宗为皇考,称亲生皇帝兴献王为皇叔父,亲生母亲兴献王妃为皇叔母。这还了得?刚刚当上皇帝,正想一家团聚,却没想到连爹妈都不能认了,嘉靖勃然大怒:父母是能改的吗?
有个人微微一笑:能改。说话的人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。
他说道:“西周时,周天子是天下大宗,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。如此类推,孝宗是大宗,你爹兴献王是小宗也。嘉靖当皇上继大统,即入大宗,自然要称孝宗为皇考,天经地义,理所当然!”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文坛的领袖,再加上有个权势滔天的老爹罩着,自然满朝百官都统统倒向他们阵营。嘉靖只能摆手示意:退朝,再议!
嘉靖也试过放弃皇帝的尊严,请杨廷和来偏殿喝茶谈判,违心地对杨首辅的丰功伟绩胡吹乱捧,可是老江湖杨首辅毫不客气,皇帝的恭维全听,皇帝的赏赐全收,皇帝吩咐的事全不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