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英刚:由于玄奘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当时党争,而且和于志宁等这些辅政大臣关系密切,所以很可能被归为旧臣一派,玄奘晚年的时候,高宗就不是很待见他。这些,都可以去读刘淑芬教授的一篇长文《玄奘的最后十年》,讲得很清楚,发掘了很多信息。尤其玄奘去世之后,还莫名其妙地迁葬,把尸体挖出来从白鹿原迁到少陵原,我们现在也说不清楚原因。玄奘的葬礼也很简单,大臣都没参加,很不符合他的地位。还有玄奘弟子写的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,慧立写完之后埋进地下,过了很久,才从地下挖出来,由彦悰增补而成。种种迹象都表明,玄奘晚年受到政治上的压制。
玄奘在是对政治非常敏感的一个人物。从太宗、高宗、武则天、中宗,很多代皇帝都跟他有着比较密切的关联。乃至他死后,中宗还在使用他留下来的政治遗产。等到玄奘去世之后,他在政治上还有影响,比如他的弟子德感、慧沼在武则天崛起的过程中,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但对政治参与过深,是双刃剑,玄奘本人也被伤到,德感也在历史长河中湮没。德感在武则天的政治宣传中起过很大作用,他在世的时候,风光无限,是国师一级的人物,但是在武则天去世后,他的身影在文献中就几乎被抹去了。我感觉玄奘一系僧人的政治性都比较强。
还有个例子,武则天当初怀唐中宗李显的时候难产,就请玄奘来护持,玄奘借这个机会就向高宗和武则天说,如果将来要生男婴就让他出家做“法王”,于是中宗出生之后,高宗就给他赐号叫“佛光王”。所以等到中宗上台之后,他本来就信仰佛教,于是玄奘就变成可资利用的遗产,到8世纪初,玄奘去世半个世纪后,中宗还会到大慈恩寺去追念,提拔玄奘一系的僧人,强调自己和玄奘的关系等等。玄奘跟政治的关系密切之后,一方面可以因为君主的扶持得到荣光,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跟随政治起伏而遭遇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