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伦逼孙子当太上皇

  司马伦有称帝之心,路人皆知。为达成目的,且堵住悠悠众口,司马伦利用巫鬼伎俩,先“诈为宣帝(司马懿)神语,命伦早入西宫(皇宫)”,又称“宣帝于北芒为赵王佐助”,制造受司马懿之托登基称帝的舆论。等一切安排就绪后,司马伦便“矫作禅让之诏”,发动心腹“逼夺天子玺绶”(《晋书》),逼司马衷退位,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,派人严加看守,以防有变。为了掩饰篡逆行径,当叔祖的司马伦还不伦不类地给族孙司马衷送上一顶“太上皇”的冠冕。

  永康二年(301)正月,司马伦称帝,大赦天下,改元建始。为了笼络人心,司马伦下令,各类人才不用考试即可录用,州郡负责簿籍的官员、各地驻京办人员以及达到一定年限的太学生一律封为孝廉,各县纪检干部一律表彰为廉吏,大赦之日在职在位的郡县干部一律封侯,其儿子、心腹、党羽一律大封,其同谋者一律越级升迁,甚至奴仆衙役都得到了封赏。皇宫内外随便抓个人就有官爵。

  司马伦前后共当了一百多天皇帝就被赶下了台,一场叔祖称族孙为太上皇的闹剧宣告结束。司马衷重登皇位后,“诏送伦、荂(司马伦长子)等赴金墉城”,并下令“大酺五日”,以示祝贺。梁王司马肜上表“赵王伦父子凶逆,宜伏诛”(《资治通鉴》),司马衷于是派人将司马伦毒死,其四子亦全被诛杀。司马伦死后,他所封的官员全都被罢免,朝中的官员剩下寥寥数人。被废时,司马伦曾表示想“归老于农亩”(《晋书》),终成黄粱一梦。“身后有馀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回头”,《红楼梦》中的这句话用在司马伦身上,那是再合适不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