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时珍去世时并未见到《本草纲目》面世

  李时珍发现,古代的“本草”著作里边有大量的错误,有的是将几种药物混为一种,不予区分,比如人参、党参;有的是将一种误分为几种,比如不同产地的枸杞子外观可能相差比较大,被误为几种不同的药;有的是对药物的疗效描述不准确;有的是图文背离,图上画的是这个药,写的内容却对不上。

  于是,李时珍在35岁那一年断然决定,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,而是集中精力实现重修“本草”这个伟大的理想。为此,李时珍到各地进行考察,进深山入老林,请教游医和农民,不仅对每一种草药进行了认真的核实,而且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民间偏方。他用了18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,又用了10年的时间三易其稿,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。

  李时珍从年轻时发愿重修,到年过花甲终于编纂完成《本草纲目》,已经耗尽家中所有财力,再没有钱来出版这部皇皇巨著了。而他的最大心愿,就是让这部《本草纲目》早日出版,造福于世。然而令李时珍没有想到的是,出版这部书,比编纂这部书更难。

  就在《本草纲目》定稿的第二年,万历皇帝突然不愿意儒生议政,下令关闭全国的书院,不少儒生掉了脑袋。出版界因此战战兢兢,不大敢出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