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北伐军为何可以一直杀到天津?
1、北伐军在攻击天津周围之前,为了保存实力,主要是采取了流动作战的战术,避免碰硬(当然由于某些地方战略位置的特殊和后勤补充的需要,一些硬仗还是要打的),没有经历太多的大规模战斗。
2、北伐军自身的战斗力强悍,反观拦截的清军大多不擅长野战,且战斗力低下,多半未与北伐军交手便望风而逃,很难阻击来犯的北伐军。加之进军途中沿途许多清军城池为了保全自己,避免因战败而被清廷追责,干脆采取闭门不战的态势。保全了自己,但也使得北伐军可以顺利通过。
3、北伐军所到之处,捻党、白莲教等反清组织亦闻风而起,虽未掀起太大的风浪,但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大量的清军,为北伐军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作用。
三、北伐军失败有何原因?
1、人数太少
虽然两万太平军是精锐部队(沿途虽然也扩充了一些兵员,但这些新兵并未起太大的作用),但他们所面对的是整个北方,实力实在有限。清廷完全可以集中半个国力来与之拼杀。
2、后勤补充
由于北伐军仅有两万人,所以攻城略地之后无法分兵把守,只能就地补充完毕之后便弃城而去,实际上等于断了后路,在前期北伐军连连获胜、清廷震动的时候,如果能派后续部队及时跟上,或许可能是另一番结果。可事实是直到北伐军在天津受阻之后,援军才匆忙过来,但由于距离实在拉得太远,援军自身的实力又有限,其在清军的阻击下接连溃败,而且在此期间,由于缺乏补给,加之冬季来临,致使北伐军无御寒衣物,广西、两湖士兵从小生活在温暖的南方,面对北方冰天雪地的战场,非常不适应,2万北伐军的全军覆没,其中因受冻而减员的就几乎占了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