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天国为何北伐失败?北伐究竟该怎样看待?

  太平天国是为近代,最为有影响力的大规模农民军起义。在太平天国强盛时期,太平军为何会北伐失败呢?这是出于什么原因,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一、为何只派两万人北伐

  1、当时太平天国的军事最高决策者实为东王杨秀清,由于起义以来的战事过于顺利。使得杨秀清和其他高层人士对于局势的判断太过于乐观,以为即便不使用全力,北伐军也很可能像原起义军从广西到江苏那样直捣北方,北伐若成功,太平军再通过西征东征控制长江流域及南方一带 ,就会掌控大局。胜利的天平就可以站在天国这一边。殊不知这种盲目的乐观和误判却把两万将士送上了死路。

  2、太平军攻下武昌后虽号称50万,但实际有战斗力者应该不过10万,这两万北伐军人数虽少,却是太平军中主力中的主力,很多都是老广西,也有两湖一带的人员,作战经验丰富,战斗力绝非一般。所以从质量上来讲,太平天国高层还是很重视北伐的。但就现实情况和杨秀清等人的规划而言,西征远比北伐重要,自然不可能抽掉太多的力量实施北伐,不过……用两万老兵来打这场前途并不明朗的北伐之战,太值得商榷!

  3、很多人一直认为从个人的利益考虑,当太平军攻克南京后,高层内部的争斗也开始兴起,林风翔李开芳等北伐将士多为杨秀清的嫡系部队,杨让他们北伐有捞取政治资本的嫌疑。反过来,洪秀全同意北伐,亦有清除异己的嫌疑。这种说法不是没有可能,但可能性也不算太大,毕竟大局未定,北伐的失败不是太平天国高层任何人想看见的结果,谁也不可能拿两万精锐的生命去开玩笑。

  4、派林风翔等人北伐其实仅是太平天国北伐计划的一部分,杨秀清也曾设想以现有的两万北伐军为先锋,等西征稳定后再派部队实施接应,规划的倒是不错,只可惜当北伐军陷入困境时,西征的形势也不明朗,杨秀清很难抽调足够的力量去接应北伐军,而且北伐军距大本营的距离实在拉得太远,杨对此也是爱莫能助,理想最终没有成为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