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,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家,下棋一直是我们所推崇的一种文化,也可能正是因为推崇,所以对于下棋看的比较看中,正因如此,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因为下棋引起的战阵呢! 中国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,叫“文景之治”。说的是西汉初年,汉文帝和汉景帝是两个好皇帝,他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,所以就“之治”了。还有段战争,叫“七国之乱”,说的是汉景帝时期,有几个王国自由主义太严重,与朝廷分庭抗礼、阴谋叛乱颠覆的事件。当然,叛乱的封王,统统被英明神武的汉景帝给消灭了。
在我们的正式历史文本上,这段过程简述为:汉景帝时期,各地封王势力极大,拥有造币权及独立的军事武装,严重削弱了朝廷的话语权,皇帝的话不出金銮殿,天下百姓无与闻。因此皇帝为找回存在感,决意削藩,各地封王势力遂群起而叛,并最终失败。从政治结构或是经济关系的角度,这段历史是没问题的。但如果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解读,汉文帝这段历史,实际上不过是个“输不起”的故事!
汉削藩之乱,起于一盘输不起的棋。汉高祖刘邦,有个大哥。“刘大哥”有个儿子叫刘濞,很能打。刘邦非常赏识刘濞,就把他封在吴地,封吴王。到了汉文帝时代,吴王濞,就派自己的儿子刘贤,去京师走亲戚,面见文帝。文帝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,刘濞则是刘邦大哥的儿子,文帝应该管刘濞叫堂哥。文帝的太子,应该管刘濞叫大伯。堂哥的儿子来了,文帝就让他去和自己的儿子、太子
刘启玩。俩年轻人遇到了,玩什么呢?那年月游戏的项目少啊,没有赛车没有电玩,只能玩下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