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战争与慈禧生日:一边摆喜宴而一边却在苦战

  北洋水师覆灭的消息传回国内,深宫之中的慈禧、光绪母子相对痛哭。一次当着朝臣的面,她说着说着抹起眼泪来,难得地袒护起光绪:“皇帝甚明白,甚孝,我每闻军前失利,我哭,皇帝亦哭,往往母子对哭……”深宫母子对泣之时,明治天皇已移驾前往日本西南部重镇广岛,面朝朝鲜海域坐待前线捷报。

  李鸿章被当成了造成甲午惨败的罪人。弹劾他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,光绪皇帝拔去他的三眼花翎,夺去黄马褂,革职留任。然而,甲午战争留下来的烂摊子还得需要“裱糊匠”去收拾。在慈禧的授意下,朝廷又发布上谕:李鸿章着赏还翎顶,开复革留处分,并赏还黄马褂,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。

  这次和议,日本狮子大开口,要求清廷割让台湾。张皇失措中急欲求和慈禧,居于深宫只听任身边太监的拨弄,街谈巷议传言与日订合议,全靠李莲英在地图上随便一指,太后见不过是个“墨点”,便认为“割让台湾,可也”。1895年4月17日,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方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。这次赴日,是李鸿章人生中第一次出访外国。在老对手伊藤博文那里,他却受到了超乎意外的礼遇。故人相逢,伊藤一语就戳到了“裱糊匠”的伤心之处:“十年前我在津时,已与中堂谈及,何至今一无变更?本大臣深为抱歉!”李鸿章顾左右而言他,徒有羡慕的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