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密:孙权称帝前为何要屈身忍辱曹魏近十年

 

  但曹丕并不满意这种有名无实的藩属关系,遂向孙权征质子,即要求孙权以送儿子做人质的方式来表达对魏国的忠心。孙权既不愿送儿子为人质,又不愿陷入西、北两线作战的境地,只好使了个“拖”字诀。黄初三年,曹丕终于对孙权和稀泥的做法忍无可忍,遂遣三路大军南下伐吴。此时吴将陆逊已经大破刘备,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,解除了西线的威胁。于是孙权立即拔刀相向,魏吴臣属关系从此破裂。孙权也登上皇位,正式建立了吴国。执政期间,他派人航海,加强对台湾的联系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发展经济,促进江南土地开发,再次显示出了卓越的治国才华,这也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!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,都当客观评价,孙权晚年性格猜忌,杀戮无度,与早年判若两人,为此后东吴政局混乱埋下了祸根。但总体来说,孙权仍不失为一代英豪,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谋略家。  

  图片来源于网络

  《三国演义》中,赵咨对孙权的一番精妙评论,可以概括孙权的杰出。他说,吴侯乃聪明、仁智、雄略之主也。纳鲁肃于凡品,是其聪也;拔吕蒙于行阵,是其明也;获于禁而不害,是其仁也;取荆州兵不血刃,是其智也;据三江虎视天下,是其雄也;屈身于陛下(指曹丕),是其略也!如果说赵咨的话有吹捧之嫌,那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的评论就是非常中肯的了,他说:孙权屈身忍辱,任才尚计,有勾践之奇,英人之杰矣。

  故能自擅江表,成鼎足之业。而宋朝文豪辛弃疾更是对孙权佩服的五体投地,就让他那一首好词结束本文吧。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,不尽长江滚滚流。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