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“天下清官第一”?

  张伯行这种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,在福建巡抚任内,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。他赈济灾荒,平抑米价,设置社仓,储备荒年;广设学校,修建义塾,培养人才,刊刻书籍。同时,他整治属吏,奖廉惩贪,镇压豪强,打击恶吏,一时间官吏士民竞相奉法,社会秩序井然。又毁淫祠数百所,裁减僧尼,不到三年,福建民风淳朴,百姓安居乐业。这些政绩充分显示出张伯行的行政能力,受到了士民赞誉,称他“居官若父母,训士如良师”。

  砥砺道德:“居官极为清廉,最不易得”

  张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,家学家教深厚。他熟读经史,深知“官无大小,在得民心”、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的道理。作为士人,他在野时民胞物与,心怀天下,砥砺道德,培养能力,出仕后廉洁奉公,实政为民。儒家自律、诚敬之道,对张伯行的为人、居官有深刻影响。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奖时说过:父亲当年常常训诫我,当以廉洁报效朝廷。若受人一钱,不惟不忠,且是不孝。这种清廉耿介,得罪了不少上司,但康熙皇帝十分赞赏他“居官极为清廉,最不易得”。

  康熙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,曾召集训谕地方官,不但亲自保举张伯行,而且当场升他为福建巡抚,并勉励他说:“将来居官好,天下以朕为明君。若贪赃坏法,天下笑朕不识人。”张伯行遭人陷害,将被革职之时,康熙帝却依旧信任其人品官品,特加保全:“如此清官不为保全,凡为清官者何所赖以自安?”并且常以张伯行为表率,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,“当惠爱百姓,如张伯行为巡抚时,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