扇子的起源是什么 历史上扇子的由来及其发展

  扇子的起源:扇子,最早称“翣“,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。据说 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,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,而是一种 装饰品。在周代,王和后的车子都有“扇扇“,用来遮蔽风尘,叫 “障扇“;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,都有大障扇,以 显示其威风。据晋崔豹的《古今注》记载,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 雉尾制作的长柄扇,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,而是一种仪仗饰物。 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。

  到了汉代以后,湖南的竹扇和山 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,形式也逐渐增多,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 品。《西京杂记》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。据载当时的纨 扇,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。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,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“七轮扇“,只需由一个人操纵 运转,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。看来,这种扇子可能就是现 在生活中的吊扇、台扇的鼻祖。

  传说三国杨修曾与曹操画扇。所以,扇子主要是驱暑,还 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。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、雕刻多种花鸟山 水人物,或题诗写字,颇为高雅。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 六角竹扇的老妇,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,老妇很不高兴。 王羲之说:“但言是王右军书,以求百钱可也。“老妇拿出去叫卖, 果然人们争相购买。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画扇佳作,如明代 周之冕的竹雀扇、唐寅的枯木寒鸦扇、沈周的秋林独步扇,清代 恽寿平的菊花扇、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。现在,我国的扇子作为 一种工艺品驰誉世界。郭沫若曾为扇厂工人欣然题诗一首:清凉 世界,出自手中。精逾鬼斧,巧夺天工。飞遍寰宇,压倒西风。

  扇子还可以表现人的某种心理状态。苏东坡用“雄姿英发, 羽扇纶巾“之句,描写周瑜的风度。杜牧以“轻罗小扇扑流萤“的 诗句,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。唐人王建的《调笑 令》云:“四扇,四扇,美人并来遮面。“描写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 心理。“夏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 子王孙把扇摇。“一把扇子,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可增面目,人 木三分的刻画出来。有的文艺作品还以扇喻人,被作为定情之 物,《桃花扇》中就写侯方域给了李香君“宫扇一柄“,“永为定情 之物“。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,血染扇面,由杨龙友点染,画成 一柄桃花扇。

  扇子也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道具。《空城计》中诸葛亮羽扇 轻摇,烘托出他指挥若定、成竹在胸的神情。著名川剧演员阳友 鹤,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70多种。过去相声演员,手里常拿 一把扇子,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。

  在国外,扇子也有很多趣话。古埃及人早会用棕榈叶做一人多高的扇子,主要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,由身强力壮的奴隶打 扇。以后,扇子被看成权贵的象征,扇子越大,坐在扇子下面的 人越是显赫。公元9世纪,日本人发明了小巧玲拢的折扇,他们 把折扇看成能带来幸福的祥物。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,折扇 在宫廷和仕女界大受青睐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:“不拿扇子的女士 犹如不佩剑的男子。“可见扇子和剑在当时上流社会风行之盛。

  1797年,英国人威廉·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《扇学》,其中提 到对付一个突如其来的献媚者,小姐们用起“扇语“来简直就像水 兵们用旗语一样娴熟。右手使劲挥扇表示“我爱另一个人“,如果 来者不开窍,她再用左手照样来一遍,这叫做:你还是走开的 好!他就应该马上走开,这时,如果小姐突然让扇子坠地,聪明 人就会顿时喜出望外,因为这一动作意味着“让我们言归于好 吧“!至于将扇子贴近脸颊,这是“我爱你“的意思。

 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,扇子的功用正不断地由 电风扇和空调设备来完成,然而人们始终没有、也许永远不会丢 弃和忘却扇子。1981年,米兰和纽约的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小组 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日用工艺品,从沙发到沙发枕、从花瓶到烟 灰缸、从玻璃杯到耳环……全部做成扇形的,人们竞相争购,着 实时髦了一阵。在收藏家的眼里,扇子的身价更高,目前世界上 最贵的一把扇子是180年前在德国生产的,扇骨用精雕细琢的珠 母做成,装饰着纯金做的小鸟,镶着绿宝石和红宝石。该扇于 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拍卖中以 2万瑞士法郎的高价更换 了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