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祜族的72路“打歌”究竟是怎样一种形式

    随着时光的流逝,夫妇俩年岁大了,无力时时呼唤儿子的名字。扎迪想出了一个办法,他找来五根一尺多长的细竹管经加工后插进葫芦里,制作成一种能从各个管中发出不同声响的器物。这种器物吹起来声音悠远却又省力。一天他把五个儿子叫到身边,他吹响器物让每个儿子静静倾听,然后叫五个儿子任选一个竹管中自己喜欢的声音。五个儿子各自认定了自己喜欢的声音后,扎迪告诉五个儿子:“啊巴(父亲)、啊咩(母亲)老了,没有力气呼喊你们的名字,从今以后你们在山上、箐里,只要听到今天你们认定的声音就是啊巴和啊咩在呼唤你们的名字,就是啊巴和啊咩想念你们了,一听到声音,你们就要快快归来。”从此五个儿子一听到竹管声就如约而至。

  这一竹管加葫芦的器乐被流传了下来,形成了今天拉祜族人人喜爱的芦笙。拉祜族也因此继承了祖先的遗风——善于狩猎,喜欢“打歌”。

  拉祜族“打歌”形式上是全寨围成圆圈的集体舞蹈。其中领舞的“打歌师傅”吹着芦笙,是“打歌”场上的总指挥,他们有精湛的“打歌”技艺,是“打歌”场上的核心人物。“打歌”活动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以《三脚歌》起点,以《大路歌》结束。打每一个歌时也是以《三脚歌》起步,以《大路歌》收尾。

  拉祜族“打歌”受节令限制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不打歌,传说这期间种子已睡不能唤醒它,而七月十五以后种子已经醒来,要使它快快长大,快快成熟,这期间是“打歌”的旺季,同时也是拉祜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,男女青年聚集在田边地头“打歌”、唱曲或追逐嬉戏找恋人。

  双江拉祜族72路“打歌”,就是一部双江拉祜族人民源远流长的历史。